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、省教育厅厅长 郭杰忠
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,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予以明确并加以系统论述,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,明确了任务和目标。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,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根本路径,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则是高质量发展的教育命题。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、先导性地位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江西基础教育必须积极应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发展素质教育,促进教育公平,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,奋力绘就江西的教育图景。
坚持立足基本国情,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。办好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,必须切实加强党对基础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,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,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,将党的领导、党的建设和政治标准、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与立德树人全过程、全方面,确保党组织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作决策、抓班子、带队伍、保落实,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任务,加强党建带团建、队建,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,加强党员队伍建设,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,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校得到贯彻落实。
坚持促进教育公平,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。要充分结合国家生育政策调整、学龄人口变化、城镇化进程需要,优化学校布局规划,动态调整各学段教育资源的比例结构,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,促进各学段之间协调发展,满足各类适龄学生的教育需求。立足城乡、区域差异实际,建立更加科学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,加大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力度,健全城乡学校帮扶激励机制,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化管理,强化优质带动、优势互补、资源共享,着力提升薄弱地区、薄弱学校、薄弱环节教育服务水平。坚持“有教无类”,落实落细国家资助政策,确保各个学段全覆盖、公办民办全覆盖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;“一人一案”合理安置每一名残疾儿童,推动特殊教育向非义务教育阶段延伸;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,加强情感交流和心理疏导,积极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;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及随迁子女入学政策,简化入学手续,切实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;落实控辍保学联控联保长效机制,推进控辍保学“常态清零”。在持续净化校外培训市场的同时,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,强化教学管理,完善教学基本规范,以“扩资源、上水平”为重点,切实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,提高学?!八酢彼?。深入落实“公民同招”政策,强化中小学招生录取过程管理,加强中小学生学籍管理,加大各类违规招生惩治力度,坚决维护和营造江西良好的教育生态。
坚持发展素质教育,深化德智体美劳“五育”融通整合。要始终坚持立德为先,准确把握各学科的育人价值和目标,加强“五育”的融通整合,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。全面实施幼小双向科学衔接,认真落实国家2022年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,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,以初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为依托,强化综合素质培养。坚持以教育评价改革撬动和引领素质教育体系构建,贯彻落实江西学前教育、义务教育、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,充分发挥质量评价的引导、诊断、改进、激励等功能,积极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评价体系,促进各地各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,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。
坚持协作合力育人,着力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。必须把家庭、社区、社会的教育积极性与学校的教育主导性结合起来,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,发挥协同育人的最大效用。要改变过分依赖学校教育的传统观念,完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建设,建立家庭教育平台,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,大力宣传家庭教育政策,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,督促指导家长履行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。强化社会教育责任,将教育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、各个组织,健全各类社会资源共建共享和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机制,积极提供多样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务。加强教育行政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协调合作,共担教育发展责任,积极出台配套政策措施,形成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合力。
坚持深化教育改革,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。要进一步健全学前教育法、教师法等地方基础教育法律体系建设,以法律促改革、促善治,以法治手段破解热点难点问题,不断提升依法治教水平。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建立健全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机制保障,持续推进向学校放权的政策制度落实,科学配置学校的权利与责任,赋予中小学校在师资选聘、机构设置、经费管理、内部治理等更多的自主权,最大限度激发学校办学活力。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“县管校聘”管理体制改革,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,探索建立校内竞聘、片区竞聘、跨片区竞聘等多种形式的教师资源配置模式。充分发挥江西“全体系”在线教学实践优势,加速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,聚焦育人方式改革要求,重建教学价值观、重组教学结构、再造教学程序、重构教学文化,全方位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,更好地实现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。
版权所有: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:教育部.政务
京ICP备10028400号-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:bm05000001